高光谱成像技术在文物考古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3-07-27
浏览次数:798
故宫博物院曾展出的《乾隆帝祝母后万寿图》,在修复过程中借助高光谱成像技术发现了被掩盖的底稿和袖子里的手,为这幅画的各方面研究提供了新线索。
故宫博物院曾展出的《乾隆帝祝母后万寿图》,在修复过程中借助高光谱成像技术发现了被掩盖的底稿和袖子里的手,为这幅画的各方面研究提供了新线索。
更多高光谱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详见如下:
高光谱成像, 一双慧眼“看”透千年壁画

在古代,颜料多以矿物质、植物等自然物质为主,经过几千年智慧的积累,同一种颜色可以用不同的物质表达,比如红色就包括朱砂、赭石、铅丹等物质;黄色则可能是纤铁矿、密陀僧或雌黄等,所以即便看到同一种颜色,也无法立刻判断到底是哪种物质产生的颜色。高光谱成像仪获取的不再是可见光的图像,而是颜色光谱反射率的信息,所以不会产生普通相机在不同光源照射下呈现相同颜色的色差问题,进而完整且真实地还原色彩与壁画的状态。不仅如此,近红外波段到短波红外波段对颜料有穿透能力,这意味着高光谱成像仪可以透视壁画。
高科技穿越古代,解读壁画上的秘密

壁画是历史与艺术结合的产物,它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经济文化发展状况和意识形态,其文字信息有助于帮助考古学家深入了解历史的发展轨迹及分析早期文字的发展。斗转星移,这些精美绝伦的壁画及文字在自然、人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面临着起甲、脱落、发霉、变色、空鼓、酥碱等病害侵扰。高光谱成像仪分析采集壁画信息,是通过与壁画保持一定距离而进行非接触式扫描实现的。通过分析图像文字的轮廓及撰写文字的原料来快速提取壁画上的文字信息。
揭开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的秘密
.jpg)
中国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的庞大地下军团兵马俑,自1974年被发现以来,一直为全世界关注,被法国前总统希拉克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在地下沉睡了2200余年后的兵马俑重新面世时,几乎全部是“粉身碎骨”的状态。而且,包括兵马俑在内的这些埋于地下两千多年的珍贵文物,突然暴露在空气中,极易发生变化,其修复和保护工作也极为困难。高光谱成像技术通过非接触直接获取兵马俑的图像光谱信息,通过分析兵马俑的图像及光谱信息,可了解兵马俑被病害侵蚀程度以及兵马俑制造的颜料,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对其进行模拟修复。
相关产品
-
凝视式高光谱成像仪原理、结构组成及优缺点
凝视式高光谱成像仪是高光谱成像领域的一种重要设备,它通过特殊的光学设计和分光技术,将目标场景的光线聚焦到面阵探测器上,探测器上的每个像元对应目标场景中的一个微小..
-
摆扫式高光谱成像仪原理、结构组成及优缺点
摆扫式高光谱成像仪是高光谱成像领域中一种较为常见的设备,其通过摆动反射镜或光学系统,将目标场景的光线依次反射到探测器上,从而获取不同角度的图像信息。本文对摆扫..
-
推扫式高光谱成像仪原理、结构组成及优缺点
推扫式高光谱成像仪利用线阵探测器在垂直于飞行或平台移动方向上获取目标的一行图像信息,同时平台沿着飞行方向前进,通过连续的线扫描逐渐获取整个目标区域的二维图像信..
-
高光谱成像分析在工业检测的应用
高光谱成像及分析已在国内外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其对当前无法实现的物质分选任务及瑕疵检测能力,是融合机器视觉的新型解决方案。..